Sorry,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
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enable) JavaScript
Learn more >

在刚完结的动画 《BanG Dream! It’s MyGO!!!!!》 的最终话中,出现了一支名为 “Ave Mujica” 的乐队,以华丽的演出和动画官方行动力极强的宣发,引爆了广大观众的舆论。

Ave Mujica)
图1 Ave Mujica

五个乐团成员戴上了造型各异的眼面具,这些眼面具引起了不少讨论。在日式哥特中,这种眼面具并不少出现。那么,这个面具是什么?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本文将以杂谈的形式对它的起源和发展作详细介绍。

1. 广泛的误称——“Domino Mask”

如图2所示,在一些服装设计的专著中可以看到,这种只遮住眼睛周边的眼面具被称为“多米诺面具”(domino mask)[1]。

图2
图2 服装设计专著中对面具的分类[1],左下角为domino

在艺术创作中也不乏这种称呼。如图3为日本歌手來-Ray-演唱的原创曲目《Domino Mask》,其中也将这种面具称为“Domino Mask”。

图3
图3 歌曲封面及PV截图

现在“Domino Mask”经常与超级英雄联系在一起,如佐罗、罗宾、青蜂侠等,以至于它也被部分人称为“超级英雄面具”。

但是,“Domino Mask”这个称呼其实是个误传。从时间上,如果用“Domino Mask”来指代眼面具及其变体,这种眼面具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18世纪中后叶[2,8],而具有典型特征的眼面具在此之前便已出现。从最早的指代上,domino一词最开始指的是牧师在冬天穿的连帽服装,并非眼面具。图4为始于伦敦的“MASCARA IN DOMINÒ”样式[3],体积庞大、袖子宽大、有一个可拆卸的兜帽,可见其中没有任何眼面具的元素。

pAmzlqS.png
图4 “domino”一词原本指代的服装[3]

“domino”一词如何被误用于称呼眼面具已不可考,但它与眼面具的联系为公众所熟知,大抵是始于法国作曲家丹尼尔·奥柏于1837年创作的三幕戏剧《Le Domino noir》(黑色多米诺)。剧中的一位神秘女子戴着黑色眼面具,化名“Le Domino noir”在西班牙女王举行的假面舞会上与男角色有激情的邂逅,整部戏剧围绕着对“Le Domino noir”身份的猜忌而展开。

pAmzlqS.png
图5 《Le Domino noir》第一幕的情景

《Le Domino noir》这部戏剧在法国和欧洲获得了极大成功,仅在19世纪就上演了一千多场[4],情节和片名被多次模仿和抄袭,出现了各种“盗版”,如“蓝色多米诺”、“白色多米诺”、“黄色多米诺”[5]。1869年,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将这部法国戏剧改编成意大利歌剧,并为它写了宣叙调,以取代原作中的口语对话部分[6]。

2. 真正的起源——“Colombina Mask”

说了广泛的误称“Domino Mask”之后,来说说眼面具真正的起源。

这种眼面具的正源定型在17世纪末期的威尼斯,叫“Colombina Mask”。“Colombina Mask”是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主要女仆角色“Colombina”所戴的面具。

意大利即兴喜剧特点是“即兴”,演员们上台前只看一小会儿情节,而不背诵任何固定的台词,他们的表演几乎完全是即兴创作的[7]。而场景与口头的即兴质量显然与演员本人的功底有非常大的关系,尤其是女性演员。

因为直到文艺复兴的开始,整个基督教世界都禁止女性在剧院表演,女角色则由男扮女装来完成,这种影响在法国和英国一直持续到1762年。1550年至1750年这两百年,女性的地位不断发生剧烈的变动。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几个州率先允许女性登上舞台表演和创作即兴喜剧[8]。

在这个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女性演员的场景和口头即兴技术并不像男性演员那样有可供参考的“传统”,因此意大利即兴喜剧中主要女角色的发展史更像是几位女演员本人的历史。

意大利女演员Caterina Biancolelli(1665~1716)是历史上第二个出演“Colombina”的人,第一个人是她的祖母。Caterina有表演、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多种才能,并吸收了当时丰富的女性口头文化,开发了独具一格的、高超的即兴抒情诗技巧(渐变、对立、累积等),并通过这些技巧结合自己的喜剧天才,塑造了历史上最著名的Colombina。

Caterina从1683年开始出演Colombina,她的Colombina勇于追求爱情、破坏婚姻(这在当时的父权制整体结构下是不可想象的)、足智多谋、有着复杂的诡计并且在互相算计中从未输给过男角色,口语有着颠覆性的幽默,被认为将“女仆”这一角色类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智和复杂水平,同时将意大利即兴喜剧拔高到了全新的高度。她的成功将Colombina变成了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固定角色,在她之后的Colombina的人设、口语修辞技巧、剧情也都以她为蓝本[7]。

Colombina对伪装有着很高的品位,她的眼妆画地宽大而精致,(剧情中)平时不戴面具,而在特殊的外出活动时会戴着专为自己设计的、只遮盖眼部区域的面具[9],用于隐藏身份的同时,让自己的美丽欲盖弥彰。

这便是眼面具真正的起源——“Colombina Mask”。

pAmzlqS.png
图6 Giovanni Domenico Ferretti在1750年画的《丑角与Colombina》

“Colombina Mask”在威尼斯产生,这一点都不奇怪。威尼斯对于面具的使用和制造都是欧洲最早的,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威尼斯狂欢节有很深的联系。早在1268年左右就有人开始在狂欢节上戴面具,1436年威尼斯面具制造商便获得了法令上的官方商业认证。通过漫长的时间积淀,发展出了全脸、半脸、用嘴衔着的、用丝带固定的……各式各样的面具[3]。

时至今日,眼面具发源地意大利依然保留着“Colombina Mask”这个称呼,而在英国和美国那则被“Domino Mask”这个称呼夺舍了。但这也让艺术创作中的指代能够更加精确,“Colombina Mask”应当用于指代假面舞会上的华丽眼面具,而“Domino Mask”用于指代超级英雄或者恶役所戴的简易眼面具。

回到主题,结论呼之欲出。Ave Mujica五人所戴的,显然是“Colombina Mask”。

3. “Colombina Mask”与日式哥特的关系

伴随着1970年代“死亡哥特摇滚”在日本的兴起,哥特风格在日本大火。发展至今,“日式哥特”结合了许多不同时代的风格,而不只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哥特时期的艺术形态[10]。

比如,《蔷薇少女》被认为是日式哥特风格动漫的典型,而它的音乐实际上是巴洛克风格(使用羽管键琴和大小提琴等具有鲜明巴洛克特色的乐器,并且配乐的作者光宗信吉在作曲思路上大量参考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亨德尔);同时女主角真红的穿搭和喝红茶等日常习惯是明显的维多利亚风格。

又比如今天,Colombina Mask诞生时,文艺复兴时期都结束了一百年,根本不是哥特时期,它却也已经成了日式哥特中的常用元素,这或许是因为Colombina Mask带来的隐藏、伪装和日式哥特所强化的华丽、黑暗、恐怖有着天然的相性。Colombina Mask在现在的日本流行文化中广受欢迎,下图为几个实例。

pAmzlqS.png
图7 以哥特风格闻名的同人歌手葉月ゆら的专辑封面中的Colombina Mask
pAmzlqS.png
图8 日本著名歌手组合ClariS之前常以Colombina Mask示人
pAmzlqS.png
图9 《偶像大师》第15话ED中的Colombina Mask(误入)

Ave Mujica的风格是纯正的“日式哥特”,使用“Colombina Mask”十分合理。除了面具以外,Ave Mujica也有极多标准的日式哥特元素。乐队的Live考究地使用了新月、e小调咏唱、血月、吊灯、八音盒、蔷薇等等富有日式哥特元素的物件,在场景布置和服装设计上也很有哥特元素。与传统哥特有显著不同的是,传统哥特服饰中,女性一般是上紧下丰,而Ave Mujica乐队成员上身的服饰是标准哥特并且有束腰,但下半身的服饰较为紧凑,不似哥特礼服那般宽大。这一点上,只有祥子一人的服饰接近“正统哥特”,所以只有祥子在开幕念白后行提裙礼(Curtsey),因为只有她有足够大的裙子可以提。下图为一些提到的Ave Mujica中的哥特元素。

pAmzlqS.png
图10 哥特元素1:演出最开始初华咏唱时被新月所照
pAmzlqS.png
图11 哥特元素2:初华的咏唱是e小调,这是非常哥特的一个调式
pAmzlqS.png
图12 哥特元素3:血月、吊灯、巨大尖顶落地玻璃窗
pAmzlqS.png
图13 哥特元素4:灯光模仿蔷薇的荆棘
pAmzlqS.png
图14 哥特元素5:祥子行提裙礼(Curtsey)
pAmzlqS.png
图15 哥特元素6:祥子的玩偶捏他了《蔷薇少女》的真红,或许是为以后走哥特风格埋下伏笔

4. 杂谈:Ave Mujica乐队成员面具上的花

Ave Mujica五人的面具上都有花朵,并且官方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说了花的种类是有寓意的。文末就作为杂谈,对花朵的种类和寓意进行一个考证[11]。

pAmzlqS.png
pAmzlqS.png
初华——万寿菊(Marigold),花语:悲伤
pAmzlqS.png
pAmzlqS.png
祥子——剑兰(Gladiolus),花语:忘却
pAmzlqS.png
睦——各种菊花(Chrysanthemum),日本葬礼会摆菊花,这里象征死亡
pAmzlqS.png
pAmzlqS.png
海铃——彼岸花(Lycoris radiata),象征恐惧
pAmzlqS.png
pAmzlqS.png
喵梦——蝴蝶兰(Phalaenopsis),花语:爱

谢谢你看到这里!初华在Live开场进行了咏唱,和“爱”有关。所以最后笔者也用Colombina的一句和“爱”有关的经典的咏唱来结尾吧:
“Perfido, traditore, m’avrai negli occhi, se non m’hai nel core”
“背信弃义,叛徒,如果你的心里没有我,你的眼睛里就会有我”

参考文献

[1]Meaden W J, Brown M A. Theatre Masks Out Side In: Perspectives on Mask Histor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M]. Routledge, 2023.
[2]Ribeiro A. The dress worn at masquerades in England, 1730 to 1790, and its relation to fancy dress in portraiture[D].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University of London), 1975.
[3]VENICE Carnival Masks[EB/OL]. https://www.italiancarnival.com/
[4]Jean-Marie Bruson. Paris romantique,1815-1848[M]. Paris Musées, 2019.
[5]5 choses à savoir sur Le Domino noir[EB/OL]. https://www.opera-comique.com/
[6]Auber, D. F. E., et al. Le Domino Noir: Gustave III : Overture & Ballet Music[M]. Decca, 1995.
[7]Radulescu D. Caterina’s Colombina: The Birth of a Female Trickster in Seventeenth-Century France[J]. Theatre Journal, 2008.
[8]Duchartre P L. The Italian Comedy[M]. Courier Corporation, 1966.
[9]Rudlin J. Commedia dell’arte: an actor’s handbook[M]. Routledge, 2002.
[10]Skutlin J M. Goth in Japan: Finding identity in a spectacular subculture[J]. Asian Anthropology, 2016.
[11]K Greenaway, Language of flowers[M].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1884.